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02章 臣彈劾於志寧不配為師……

關燈
流言逐漸愈演愈烈, 不只坊間百姓,便是官員親屬家眷以及世家嫡支旁系也都參與進來, 此事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註意力, 就連剛剛收成的紅薯的熱度都被蓋了過去。

比起思想單純,只覺得李承乾受了委屈想給他出氣的百姓,其餘人的想法更多些, 質疑、探究、議論、抨擊,不一而足。

其中文人的嘴最是犀利,沒幾天, 流言已經從“針對太子, 故意挑刺”變成了踩著太子來成全自己不畏皇權、剛正不阿的諫臣良師之美名。

當然也有覺得此事發展迅速, 來勢洶洶,頗為貓膩的。但那又怎樣呢?

在滿城百姓的憤慨之下, 在如同浪濤席卷的民心裹挾之下, 在大多數人已然站在同一陣線的情景之下, 他們要不隨波逐流也加入進來;要不裝傻充楞不加入也不站對立面,把自己的觀點掩埋。

便是偶有敢於直抒己見的,提出種種疑點,也終歸被主流聲音所淹沒, 泛不起半點漣漪。尤其你若是說此事最初是從太子口中說出來了, 那就更是捅了馬蜂窩了。

“你什麽意思,你是說太子故意的?”

“太子才幾歲, 孩子受了委屈, 你還不讓人說了。”

“你是不是跟於志寧一夥的。”

……

眾怒一犯, 何人能擋。這些人只能灰溜溜敗退,偃旗息鼓。

等於志寧三人了解到全面情況時,驚訝地發現事情已經發展到他們無法控制的地步, 這讓他們既憤怒又心驚,還沒等他們商議出合適的解決之法,局勢再度變幻,異變陡生。

兩儀殿。

“臣彈劾於志寧、陸德明、孔穎達三人私心過重,對太子吹毛求疵,隨意指摘,言辭針對,有故意構陷太子之嫌。太子乃國之儲君,儲君教養絕不能托於此等人物之手,望聖人嚴查嚴懲。”

於志寧三人目瞪口呆,懵,很懵,非常懵。

往日只有他們彈劾別人,如今竟遭他人彈劾,還是這般嚴重的罪狀,這等罪狀若是落實,他們也不用活了。

“你胡說!我們何時指摘太子,構陷太子!你這是汙蔑!”

那人瞥他一眼,舉起手中奏折:“是與不是,臣奏折中樁樁件件寫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聖人只要一閱便知。更別說如今此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,滿城風雨。聖人,現今長安百姓都在看著呢。他們都在等朝廷出面,等您的一個態度。”

於志寧陸德明孔穎達神色肅穆,陡然一驚,不約而同,齊齊跪下來:“聖人明察,臣等冤枉。”

那人嗤鼻:“冤枉?那你們說說何處冤枉。你們沒有說太子性子張揚,不夠謙虛,非儲君典範?你們沒有說太子做派鋪張,玩物喪志,非儲君所為?你們沒有血脈僨張,義正嚴詞上疏批判太子?”

於志寧咬牙:“不是這樣!”

“不是這樣那是什麽?你想說你們沒說過這些話?好,那就請太子上殿,與你們當堂對質如何?你們說這話的時候,也非是沒有旁人在場,人證全都帶上來,你們可敢!”

於志寧啞然。不是不敢,而是不能。他們說這些話時本不是這個順序,也不是這個樣子,但話確實是他們說的,一旦上殿他們根本說不清,只會越發坐實了他們的“罪證”。

“哼,不敢?你們平日說太子不是厲害得很嗎?你們甚至還想以死跪來威脅太子,以至於太子被你們逼得不得不自請廢太子。

“太子自請廢太子的折子還在聖人案頭放著呢,為此事,太子郁結於心,大病十數日不醒。於志寧、陸德明、孔穎達,你們該慶幸太子吉人天相,平安無事,否則你們便是大唐的罪人,是天下的罪人,萬死難辭其咎!”

於志寧面色大變,撲通重重跪在地上:“聖人,冤枉!臣等萬萬沒有此心。聖人令臣等教授太子,臣等自知這是委以重任,也知太子聰慧過人,非一般孩童可比,因此他的教導必定比過往所有儲君都要重要。

“臣等知道自己比不得聖賢,一直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,生怕太子在臣等手上走歪,因而每每授課必定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,面對太子之事總是琢磨琢磨再琢磨,不敢說嘔心瀝血,卻也是兢兢業業,唯恐有半點差錯。”

陸德明孔穎達也緊隨其後,接連跪下。

“是啊,聖人,臣等對太子教導之用心,蒼天可見。自成為太子老師以來,從給太子開蒙第一堂課至今,每次教學內容臣等都是精心選擇,嚴格規劃。”

“臣家中還有為太子課業進展的規劃調整,上面每一個字都傾註臣的心血心力。太子每日功課作業,臣亦是挑燈批改,評言指點每張每頁摞起來,如今已堆滿桌案。”

他們字字泣淚,句句嘔血,訴說著自己平日對太子的教學是如何用心。

“臣等從未因此自得,亦未有邀功之意,但現今被人說對待太子心思過重,指摘太子,故意挑刺,甚至是意圖構陷。臣等是萬萬不敢認的。”

“臣不知這些流言從何而起,但臣絕非這種人。聖人當初令臣教授太子,便已給過旨意,教的非僅僅是書本知識,還要教太子文治武功,教太子為人處世,教太子立身自正。”

“這些年來,臣等念及聖人重托,日日不敢望。太子年歲尚小,偶有出錯,臣等如何能視而不見,任其荒唐,不加指正?”

三人你一言我一語,涕淚橫流,聲聲泣血。

李世民眉宇緊蹙,幾次想要開口斥回去,又思及今日這場戲是承乾設計的,承乾提前叮囑過他,讓他坐著觀看就行,什麽都不用做,因而一時躊躇,一邊怕亂了承乾的策劃,一邊又怕承乾的策劃有誤,應付不過來。

見他不說話,於志寧磕頭再拜:“聖人,太子口腹之欲極重,食不厭精燴不厭細,餐餐頓頓豐盛至極,甚至耗費心血多番研究飲食之事,此等作為,臣如何能不說?

“太子喜好玩樂,高調組建蹴鞠隊不說,還令人廣為搜集飛鷹用以熬鷹訓鷹鬥鷹,這般舉止,臣如何能不說?

“太子喜聽誇耀,每每聽聞讚美都洋洋自得,笑臉相迎,聽得批評訓誡便神色頹然,面露不喜,如此態度,臣如何能不說?

“臣是恐太子染上惡習,墮了心性啊。試問,這等鋪張之風,玩樂之行,張揚之道,可是儲君能為?臣心心念念不過是令太子改正而已。臣身為老師,若見學生行差踏錯而不聞不問,那才是枉為人師。

“只是臣怎麽都沒想到,臣一片赤誠,結果卻……卻得來這樣的結果。指摘太子,構陷太子,威逼太子,此間種種,無論哪一項,臣自認都沒有,臣怎麽敢,又怎麽會!因此,臣不認,死都不會認。”

於志寧是覺得自己真的沒有,也是明白一旦認了就是身敗名裂。而即便不認,如今也已經面臨身敗名裂之局,所以他必須堅持,必須破局,哪怕手段激進些,哪怕就是死,他也不能留下身後罵名!

“如今面對千夫所指,是臣始料未及。臣願一死以證清白。”

於志寧猛然起身,朝殿柱撞去。

眾人驚愕萬分,就連陸德明孔穎達也怔住了。李世民一顆心提起來,滿目驚恐,於志寧不能死,更不能以這種方法死去。

“攔住他!”

李世民高聲呵斥,說是遲那時快,在他出言之前,程咬金似乎早有準備,已然動作,瞬間抓住於志寧,阻止了他的行為。

於志寧如何幹得過身經百戰的程咬金,被其牢牢禁錮住,動彈不得,唯有不斷掙紮,言語呵斥:“放開我,我不懼死,我要自證清白。”

程咬金眉目蹙起,十分不悅。就在眾人詫異錯愕,恐於志寧固執,今日之事難了的時候,一道渾厚的聲音自殿外響起:“放了他,讓他撞!”

眾人頓住,轉身望去。李淵一步步走入殿內。

所有人都楞了。自李淵退位至今已有九個月,這期間李淵不問朝事,一心享福,從未有再次染指政務之舉。搬入大安宮後,太極宮都已少入,除突厥進犯以及太子昏迷兩次,重回甘露殿居住了幾日外,再未有來,兩儀殿更是不曾踏足。因而他今日現身屬實讓人訝異。

但他到底是太上皇,他要入內,誰人趕攔?

而殿內諸人,連同李世民在內,都得起身行禮。

李淵看向於志寧:“不是要撞柱嗎?撞啊,朕看著你撞,讓朕瞧瞧你的骨氣!”

此話一出,於志寧懵了,非是因他覺得每個人都會阻攔他,他壓根死不成。他說不畏死是真的不畏死。但李淵的神態是他從未想過,這個發展讓他有點沒反應過來。

殿內眾臣皆勸:“太上皇,不可啊。”

李淵擺手制止眾人的話,轉頭斥責李世民:“你是死的嗎?人家都欺負到你兒子頭上來了,你就幹看著,任由他們胡作非為?他們今日敢在朝會以死相逼,他日是不是敢在我們的墳頭蹦跶!這你也能忍?”

以死相逼,墳頭蹦跶……

言辭之激烈讓於志寧滿面慘白,他咬牙跪下:“太上皇,臣……”

李淵懶得聽他廢話:“你是不是想說你沒有,你絕無此意,你只是想自證清白?呵,什麽清白必須以死來自證。你總說太子不該這樣不該那樣,以免上行下效。還給太子說什麽楚王好細腰,宮中多餓死;讓太子牢記身份,一言一行都需三思。你呢?

“今日若當真讓你一死了之,就此算是證明了你的清白。那麽刑部判案還要講究證據作甚?誰不服誰有沒有罪,不看證據,只看對方敢不敢以死證明清白就行。只要對方有這個膽量,那就是清白的。

“你是不是想擾亂天下秩序,讓天下罪犯都來學你?你可真是給他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啊!於志寧,你好,你真好!你是這個!”

李淵豎起大拇指,但話語確實從牙縫裏蹦出來的,那個咬牙切齒的勁,誰人看不出來。

於志寧滿面驚駭,他不過是想一死以證清白,怎麽就成給天下罪犯樹立榜樣,擾亂律例秩序了?

“虧你是名門出身,幼承庭訓,熟讀聖賢之書。朕看你這書都讀狗肚子裏去了。你此舉與市井潑婦有何區別?說不過就一哭二鬧三上吊,用自己的性命來讓他人畏懼,只要不想背上逼死你的罪名,就必須得退,你就如意了得逞了是嗎?

“朕告訴你,你這手段對老二或許管用,對承乾或許也管用,朕可不吃你這套。朕就算不是皇帝了,也還是太上皇,是太子祖父,聖人父親。孝道在前,他們也得聽朕的。朕今日把話放這裏,你想撞只管撞。

“血染兩儀殿,好一出大戲,此等大事,史書如何能空缺。今日你不論撞沒撞死,都可在史書留名。上面就寫,於志寧繼針對太子,威逼太子,以致太子病重後,東窗事發,不思自省改過,為保全自己清白名聲,於朝會之上,文武百官面前,以死要挾,行逼迫聖人之事。

“你也別說是朕故意令史官汙你。你自己說說,你所做所為,哪一項不是如此?朕知道你或許不這麽覺得,但你覺不覺得不重要,你大可問問滿朝文武是不是這樣覺得,最重要是問問長安百姓,乃至天下百姓是不是這樣覺得!

“今日之事,朕會原原本本昭告天下,讓天下人來評說。你撞柱而死,是因為清白,還是行得逼迫之事,全由他們說了算。你覺得如何?你可滿意!”

如何……

於志寧恍然發現,倘若昭告天下,於千萬百姓而言,或許真會如李淵所說,並不會覺得他清白。史官順應民心而寫,何人敢說不是史實。到時候他……

於志寧面色煞白,搖搖欲墜。

滿意……

這結果他怎能滿意,怎會滿意!

程咬金適時松開手,於志寧雙腿一軟,癱坐在地。

他不懼死,若一死能保住名節骨氣,他並不怕。但若是即便死了也無法洗清汙名,反而使名譽盡毀,情況更為嚴重呢?這般局面,他還如何能死。他不能,絕對不能。

李淵輕嗤一聲:“不死了是吧。既然不死,那咱們就說道說道。你若在理,理只會越辨越明。若你覺得冤屈,該做的是與眾人抗辯,以此證清白,而不是以死證清白。清白與否看得是事實,而非敢不敢死。今日朕把這話撂這裏,也望在場諸卿牢記。”

眾臣跪拜,聲聲請罪,連稱不敢,必定記在心間。

李世民嘴角勾起,他算看明白了。今日彈劾於志寧的人是承乾授意,這點他早就知道,畢竟人還是他幫忙選的。但顯然除此之外,程咬金與李淵也在承乾的計劃之內。

承乾在下棋,下一盤大棋。

承乾若心中已有籌謀,那他按約定做一個觀棋不語真君子又如何?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